大鱼游戏官网汉化安卓

永樂2024秋季拍卖会启幕在即 重磅拍品精彩纷呈

来源:大鱼游戏官网汉化安卓    发布时间:2025-01-27 03:17:03

  12月7日在北京四季酒店拉开帷幕,12月7日至8日举行预展,12月9日至11日拍卖。此次秋拍将延续永樂以往高品质的学术标准与传统,注重市场风向,深挖学术与市场价值,为广大藏家呈现五大门类近2000件艺术珍品,涵盖现当代艺术、古代书画、近现代书画、中国古董珍玩、古籍善本、珠宝尚品、钟表等。重磅精品齐聚,诚邀四海藏友届时相会,共襄永樂秋拍盛世!

  荟聚全球艺术精品,永樂2024秋季拍卖会现当代艺术于12月9日璀璨启幕。秉承关注当下,展望未来的理念,永樂拍卖力求为海内外藏家呈现多元化的艺术面貌,从二十世纪亚洲现代艺术、中西方当代艺术中坚力量以及生于更年轻世代的艺术新势力均在此次拍卖中有所呈现。

  作为中国抽象艺术巨擘,赵无极和吴冠中以其“中西融合”的理念创造出独一无二的现代绘画风格。创作于1952年的《无题》是赵无极抽象艺术探索之初“甲骨文时期”的力作,以灵动、朴拙的笔线构造出一个充满想象的符号世界。

  《趙無極作品全集第一冊》 ,弗拉马利翁出版社,2019年,P140&P294

  人物肖像是吴冠中艺术生涯中极为特殊的题材。九十年代初,吴冠中重回人体画的创作。1995年的《泉》为吴冠中出访印度尼西亚后所作,无论是人物造型亦或风景装饰,均带有浓郁的异域色彩和强烈的结构主义趣味。

  以草间弥生、刘野、刘炜、曾梵志、周春芽等为代表的当代艺术家从始至终保持着对绘画的探索,以高超的绘画技巧与情感张力对变幻无穷的当代生活与时代精神给予着自己的回应。《上天的启示》是草间弥生该系列中罕见的大尺幅杰作。在缤纷华丽的色彩铺陈中,她近乎痴迷地描绘着那些重复性图案——密布的圆点与交错的结网——并借此逐渐消除内心的恐惧与伤痛。在一个不断增殖、无限延伸图像迷宫中,草间弥生探寻着关于自我、他者及宇宙的本质。

  草间弥生 - 花儿在我心中为香港绽放,苏富比艺术空间,香港,2012 年

  创作于1992年的《窗外》是刘野“柏林时期”唯一的风景题材作品,同时也是首次出现“飞机”这一重要绘画符号的作品,因此在画家早期创作谱系的研究中具有极为特殊的意义。

  作为“玩世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刘炜一直以“溃烂之处,艳若桃李”的绘画风格挑战着传统的审美观念。此幅晚期的《风景》罕见地呈现了“人与自然”的主题,无疑是西方表现主义和传统东方美学在更高的境界中碰撞与交汇。

  曾梵志的《无题》是其“乱笔”系列的升华之作,此作虽然在布局形制上同出一辙,但色彩更加亮丽,明暗对比度更强,情绪氛围也较之早期更为明朗。

  周春芽的《江南桃花源》显现出一种该系列作品中少见的含蓄之美,同时也更具实验色彩。画家有意降低了桃花的色彩纯度,以大量白粉和淡红色表现出早春桃花的清雅野逸之态,颜料厚薄相间,笔触轻松率意,背景以中黄、深绿敷色,笔意粗犷,逸笔草草,衬托出桃花的不羁、灵动的形象。

  不朽的风景:中西美学殊途同归的一种表现形式,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北京,2014年

  近年来,充满朝气的中生代艺术家的表现越发引人注目,以无畏突破的创造力和天马星空的想象力为艺术界注入了强大的新生力量。作为中国80后艺术家中的佼佼者,陈飞时常从电影、动漫美学与艺术史中汲取灵感,运用“超扁平”和戏剧性的场景建构与细腻的特写式构图,以黑色幽默的艺术风格来诠释画面。创作于2010年的《山魈》便是其标志性作品。

  黄宇兴的绘画以华丽璀璨的视觉语言和迷幻暧昧的神秘主义而备受赞誉。《春江花月(一组两件)》灵感来自于北宋山水画传统,画家将前者宏伟的构图以及“峰峦深厚,势伏雄强”的气势与荧光色相结合,为山水这一古老的画题赋予了全新的格调与视觉范式,进而完成了对于中国伟大绘画传统的致敬与当代转换。

  而日本艺术家加藤泉的绘画则充满原始力量,《无题》一作融汇了神秘、狂野、厚重与节制,展现出一种独特的美学趣味。

  *此件作品的交接地点为中国香港,具体信息请联系北京永樂拍卖现当代艺术部工作人员。

  中国书画专场汇聚古代、近现代与当代三大板块,恭请亲临,共赏近五百件书画珍品。古代书画精撷元明清三代一百五十余件佳作,一展古人不尽才思,与笔墨中持续几百年的旺盛生命力。

  永樂古代再度呈现“四王”传世名作,王鉴《仿江贯道观泉图》(lot9110)为著名收藏家、鉴赏家孙伯渊旧藏,经大家王季迁鉴定,超过六次权威出版,四次著录,堪称王鉴现存重要的名作之一。

  题识:山水未深鱼鸟少,此生还拟再移居。只应三竺溪流上,独木为桥小结庐。壬子(1672年) 秋日仿江贯道笔,王鉴。

  5.叶子主编《古雅风韵》 第160-161页,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10。

  6.(清)王鉴绘;陈履生,李老十编着. 王鉴画集[M]. 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5.05

  2.《王季迁书画过眼录》王季迁、王义强编,上海书画出版社:清 王鉴《仿江贯道观泉图》轴。壬子年,廉州六十前多用退笔,六十至七十多尖笔,七十后则后用退笔。原迹尝见于孙氏石湖草堂。

  3.李安源着,范景中编。《王鉴梦境图研究》第239页,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3.03

  据王季迁记载,此作原为孙氏石湖草堂旧藏,即孙伯渊(1898-1984),苏州人,斋号石湖草堂,装裱名家,著名收藏家、鉴赏家。

  王时敏(lot9111)早期探索大作《拟子久秋山图》为北京文物商店旧藏,经多为大家著文,先后出版三次,题跋著录达三十一次。王时敏在秋山中觉醒,自此开启“四王”画派的辉煌,为明清绘画史立下不可撼动的里程碑。更有三十余件画作直接展示明清正统画派的山水承继。

  题识:往在京口张修羽家,见大痴设色秋山图,赏玩弥月,徘徊不能去。自此往来于怀,每过其地,必访主人索观,而修羽坚为竹中之避,不可复觏。辛未(1631)三月,以赴补北行,舟中无事,喜弄笔墨,偶携得佳绢,乘兴戏拟其意,凡三日而成。用笔稚弱,缔观辄复自愧,遂置之箧中,不复展视。乙亥(1635)再入长安,适叔度年翁往年数征拙画,大方玄鉴,所愿就正,而缁尘碌碌,苦无兴会,久未有以应之。偶检竹箧,此画尚在,遂为补苴数笔,奉供几席,聊以酬宿诺耳,不计工拙也。丙子(1636)正月廿三日王时敏识。

  1.浙江省博物馆,西泠印社艺术品鉴定评估中心,叶子《古雅风韵》西泠印社出版社 .2010:144-145.

  3.王川着;吴政隆,许昆林总主编. 江苏文库 江苏历代文化名人传 黄公望[M].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23.03.

  1.顾文彬,《过云楼书画记十卷》,苏州阊门内铁瓶巷本宅刊行,光绪八年(壬午1882)

  2.王时敏撰,《王奉常书画题跋》宣统二年(庚戌1910)(1910年通州李玉棻)瓯钵罗室刊本。

  3.顾文彬,艺术赏鉴选珍续辑 《过云楼书画记》卷六,影印光绪九年刊本,汉华文化事业股份,1971年

  5.劳继雄编,《王时敏画集》第12页,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07

  6.顾文彬撰,《过云楼书画记 过云楼续书画记》江苏古籍出版社,1990.10

  8.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编纂委员会编《中国书画全书王奉常书画跋》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10

  9.刘九庵,《宋元明清书画家传世作品年表》第360页,上海书画出版社,1997年

  10.卢辅圣主编,《朵云》总第46期《王时敏年谱》第106-107页,上海书画出版社,1999.02

  11.吴荣光编,《近代四大书画收藏家着录汇刊》第2045页,西泠印社出版社,2007年。

  12.陈辞,陈传席编着《王时敏上》147页,河北教育出版社,2009.04

  14.许江主编;范景中撰文《中华竹韵》下442页,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1.01

  15.俞丰译注,《王时敏画论译注》第48页,荣宝斋出版社,2012.03

  16.故宫博物院编;徐邦达着《古书画伪讹考辨 3》故宫出版社,2015.09

  17.王时敏着;毛小庆点校《王时敏集 下》第360页,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6.05

  18.田艺珉着,《清初四王摹古研究》第28页,故宫出版社,2016.06

  19.刘建龙着,《正脉-娄东王时敏 王原祁家族暨艺术综合研究》74页,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16.06

  20.俞丰编着,《四王山水画论辑注》21页,上海辞书出版社,2017.07

  23.刘子琪着,《南田画跋校注》,第95页,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21.11

  24.启功着,《百年大师经典 启功卷》第181页,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21.12

  28.马昕编《近代美术史研究资料续编 27》第414页,广陵书社,2020.06

  30.傅申着,《傅申中国书画鉴定论着全编 黄公望研究》上海书画出版社,2022.0931.方鸣着《秋之所望-黄公望的富春》第197页,故宫出版社,2022.02

  说明:上款人“叔度”应为陆启浤(1590-1648),字叔度,浙江平湖人。学者、诗人、藏书家。以诗名京师,性喜聚书,自谓宋代理学家陆九渊后人。早年游金陵,曾留下悬金购荷之佳话,人目为樊川后出。喜交游,曾与陆澄园、赵韩、冯洪业、孙宏祖等结诗酒社。启浤客燕廿年,交满长安。崇祯十三年,度天下将变,遂归隐,更名遯,字山翁。一生勤于笔耕,著述颇丰。

  作为清代最具传奇色彩的绘画大师,石涛《山水集册·纪游图咏》以十二开册页形式纪游图咏,诗画对题,足称石涛“诗书画”三绝的惊世之作。张大千藏此石涛册页,不惜重金特为刊印出版多次,钤印累累,几乎倾注半生之情,难以割舍,自此册页的每一笔中汲取养分与解放。石涛艺术生涯中极具代表性的一部,汇聚他的艺术与思想精华。大涤草堂,搜尽奇峰,尽数在此。

  1.小亭闲永昼,客况岂无聊。碧水浮天际,青山近市郊。心随巢鸟逸,情逐野云飘。人世真如梦,何劳问谷樵。游丛碧亭写此。大涤子济。钤印:瞎尊者、膏盲子济

  2.画阁岹峣揭天起,阁上松声接江水。一卷清吟兴渺然,十洲宛出朱轩里。惊帆何处下江干,偏送仙人倚醉看。咫尺云霄挥手易,凌风髣髴挟飞翰。赠唐载歌先生。石涛。钤印:膏盲子济

  3.山势盘纡一径斜,云垂四面日光遮。清波石打天门雨,红叶船衔洞口霞。客过魂销悲往事,亭空树老不开花。当年歌舞人何处?独剩荒台起暮笳。凌歊台。石道人写。钤印:前有龙眠济、阿长

  4.原薄暮聆农歌,黄犊驯驯下阜坡。钟度野塘声渐远,鹿行荒草迹迷多。文章岂谓功名累,诗酒翻成老病魔。一末山光双眼碧,满庭月色影婆娑。春日漫兴,大涤子济。钤印:清湘老人

  5.西津桥下水茫茫,游子思归问野航。两岸人家峰影乱,一邨楼阁树生香。听鱼上濑穿缯底,看鸟投林过院墙。正是探奇情未尽,波翻石子滑渔郎。买归舟。清湘石涛。钤印:清湘老人

  6.乱壑秋高树,凭虚一小亭。倚身还怯怯,蹬足且停停。幽意尽归此,闲情隔浦汀。溪山好旧梦,一醉十年醒。游水西二首之一。石道人济。钤印:清湘老人、膏盲子济

  7.长怀太白楼,到此忽生愁。浩气古今月,英明天地秋。三山当槛落,五皷晓城头。明日去千里,回看水急流。夜泊采石谪仙楼。济。钤印:前有龙眠济、清湘石涛

  8.将心拟欲了,似石激沧浪。石坠还归定,波流乱逐行。须知空是月,莫认白为霜。门外无多径,迷云覆古墙。友人问了心。清湘老人济。钤印:赞之十世孙阿长

  9.雨霁白云楼,峰青个个幽。飞云过去岭,流水打来舟。眼□沧洲满,心空树影浮。此回非昔景,落日恐生愁。水西观涨。苦瓜。钤印:清湘石涛

  10.欲穷黄澥路,须到散花边。逼眼峰当际,攀萝臂接天。风生烟酿雨,云架石为船。自此□游后,山名不浪传。赠张南邨游黄山。济。钤印:瞎尊者、赞之十世孙阿长

  11.阁倚危峰俯碧流,凭栏一目使人愁。倒悬湖水平如镜,半出城烟澹似秋。文相祠荒栖鹄乱,黄公墓冷落花幽。闲云不识登临客,直送斜阳过岭头。登敬亭。苦瓜老人济。钤印:清湘石涛、膏盲子济

  12.澥风吹白练,百里涌青莲。壁立不知顶,崔嵬势接天。云开峰堕地,岛阔忽相连。坐久忘归去,萝衣上紫烟。莲花峰下观前海,清湘老人。

  鉴藏印:金传声、秀水金氏兰坡过眼、善子审定、善孖心赏、大风堂)、大风堂、藏之大千、张爰印、蜀客、季爰、阿爰、张爰、大千居士、藏之大千、大千好梦、大千之宝、大千、大风堂渐江髡残雪个苦瓜墨缘、大千之宝、敌国之富、球图宝骨肉情、大千居士供养百石之一、不负古人告后人、渭南严氏、谷声所藏金石书画、右任

  1.《石涛和尚山水集》珂罗版单行本,中华书局,民国十九年(1930)11月第一版。

  2.《石涛和尚山水集》全四册,弗册,珂罗版第二版,中华书局,民国十九年(1931)。

  3.《石涛和尚山水集》单行本(张大千、张善孖编),中华书局,二十五年(1936)年第三版。

  4.《美术生活》第23期封面,美术生活杂志社,中华民国廿五年二月一日发行。

  5.《美术生活》第25期彩页2,美术生活杂志社,中华民国廿五年四月一日发行。

  6.《美术生活》第28期彩页2,美术生活杂志社,中华民国廿五年七月一日发行。

  7.《美术生活》第29期彩页3,美术生活杂志社,中华民国廿五年八月一日发行。

  8.《美术生活》第30期彩页4,美术生活杂志社,中华民国廿五年九月一日发行。

  9.《美术生活》第31期彩页4,美术生活杂志社,中华民国廿五年十月一日发行。

  10.《石涛书画集》,第139-144页,台北中华书画出版社,1993年出版。

  11.朱良志《传世石涛款作品真伪考》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6:142-143

  1.金传声(1813-1866)旧藏,“金传声”“秀水金氏兰坡过眼”为其鉴藏印,清代金石学家,鉴藏家,字兰坡,浙江嘉兴人。上海博物馆另有一套石涛《花卉图册》十二开,亦为金传声旧藏。

  3.严式诲(1890-1976)旧藏,“渭南严氏”“谷声所藏金石书画”为其鉴藏印,字谷声,又作谷孙,四川成都人,原籍陕西渭南孝义里,故自署“渭南严氏”。其祖上以业盐起家,至严遨业商而习儒,尤喜搜求收藏异书,因构筑贲园书库。严式诲虽承家业,而实为学者,克构拓张,藏书愈富,终成蜀中藏书大家。1938年底,大千先生逃离北京,辗转到达成都,暂居于严谷声家。

  4.于右任(1879-1964)鉴藏,原名伯循,字诱人,号髯翁、太平老人,被尊称为“右老”。陕西三原人,祖籍泾阳,中国近现代教育家、书法家、诗人。

  吴伟的一生,是明代艺术家在精神困境中的缩影。他追求自由,鄙视俗务,却始终未能逃离俗世。其画境中的孤高与人性中的挣扎,共同成就此《松下问童子》在明代画坛的典范地位。此作两次展于浙江省博物舘,又借展扬州博古馆、松美术馆,经多次权威出版著录,是吴伟存世真迹中的名作。

  1.浙江省博物馆.中国浙江历代书画名家精品展作品集[M].西泠印社出版社.2008:5。

  2.浙江省博物馆,西泠印社艺术品鉴定评估中心,叶子主编.古雅风韵[M]西泠印社出版社 .2010:36-37。

  3.叶子编着. 薪火相传-浙派及明代院体绘画研究[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0:125。

  4.扬州博物馆编. 江左风流十四至二十世纪的江南绘画[M].上海书画出版社. 2013:92-93。

  著录:西泠印社编. 西泠印社建社105周年庆典系列专辑[M]. 2008:66。

  1.“薪火相传”-中国浙江历代书画名家精品展,浙江省博物馆,2008年。

  2.“古雅风韵”-中国古代书画艺术典藏大展,浙江省博物馆,2010年11月。

  3.“江左风流-宋、元、明、清、近现代书画精品展”,扬州博物馆,2013年3月至5月。

  4.“明月松间照”—中国古代绘画中的“松”,松美术馆,2018年4月29日至7月29日。

  罕见陈淳晚年山水,此长卷《虎丘山卷》率性不流于狂怪,呈现吴门文人画的新格局。名家递藏,谢稚柳、萧平、劳继雄等鉴定大家的认可,进一步确立此画真迹与艺术地位。《中国古代书画图目》《陈淳年谱》《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实录》等多次权威著录出版。

  2. 白阳山人画写生居多,山水源出文氏,颇希见。此似燕游即景之作,山寺全景曲摺幽邃,前后游客,行止坐立,宛然在目,无分毫凌竞踢踏之处,笔意雅在文、沈间。疑画后必有同游题咏,割裂不完。王穉登尝题米元晖《姚山秋霁圆》谓:“元则高侍郎、方方壶,明则沈征君、文待诏、陈道复父子,庶几似之云云。’标此是又远祖米家,不但近宗文氏矣。湘舲仁兄属觅白阳画偶得此短卷为识数语寄之。光绪乙未(1895年)四月,贵阳罗文彬书于京师寓斋。钤印:罗文彬、植庵、翰墨缘

  3.吴中丞藏文衡山写意山水,纯以淡墨取逸韵其疏处,放而能见敛,纵而不肆。白阳此卷,盖从衡山来也,白阳写花卉其真迹常易遇,惟山水几如星凤,尔翁得此卷,假至案头朝夕赏心,由春将至秋矣,书此还之。乙丑立秋日,农髯熙。钤印:农髯

  1.《中国古代书画图目》十二,P132,沪11—018,文物出版社,1993年

  2.《书画拍卖集成1995-2002 明代绘画》,P44,湖南美术出版社,2004年

  1.《傅熹年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工作笔记》:沪11-018 陈淳 虎丘图卷 纸本设色“嘉靖丁未 夏日作于员山草堂 道复”。罗文彬跋,曾熙跋。粗笔。1986年5月26日 上海文物商店

  2.《明清中国画大师研究丛书·陈淳》,作者萧平,P150,吉林美术出版社,1996年

  3.《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实录》,作者劳继雄,P1901,东方出版中心,2011年

  2. 贞山草堂为陆粲居所。陆粲(1494-1551),字子余,一字浚明,号贞山,南直隶苏州府长洲(今江苏苏州),明代诗文作家。嘉靖五年(1526年),中进士,选翰林庶吉士,授工科给事中。嘉靖七年(1528年),以工科给事中典浙试。嘉靖八年(1529年),上疏斥厂卫专权,并及他事,谪贵州都匀驿丞,迁永新令。后思念母亲乞归。里居18年,勤于著述。嘉靖三十年(1551年),陆粲病卒。

  3.罗文彬(1845-1903),字质安,别置植庵,号香草园主人。贵州贵阳人。罗文彬祖籍江西吉永,其父罗廷棻系廪生,后选贵州桐梓教谕,继而升授遵义府教授。

  4.钱镜塘(1907-1983),原名钱德鑫,字镜塘,以字行,晚号菊隐老人,浙江海宁硖石人,中国书画收藏大家。

  5.陈昌蔚(1907-1997),广东潮阳人,台湾著名陶瓷鉴赏家,曾任故宫博物院顾问、历史博物舘研究员。陈氏醉心收藏,1979年与同好发起创办“中华文物学会”。

  6.曾熙(1861-1930),衡永郴桂道衡州府(今衡阳市)人。字季子,又字嗣元,更字子缉,号俟园,晚年自号农髯。中国杰出的书法家、画家、教育家,海派书画领军人物。

  7. 潘奕隽(1740-1830),清代学者。字守愚,号榕皋,又号水云漫士,三松居士,晚号三松老人,室名三松堂、探梅阁、水云阁、归帆阁。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祖籍安徽歙州。父潘冕,曾官候选布政司理问,生三子:奕隽、奕藻、奕基。

  雍正帝,赐兵部匾额《祗邦整肃中》(lot 9120),如椽大笔,平和规矩,充足表现出一位有志帝王的修为与静气,展现着雍正帝主宰天下的决心。

  雍正帝,即爱新觉罗·胤祯,清世宗,康熙第四子。康熙四十八年封雍亲王,六十一年十一月嗣位,次年改元雍正。在位十三年。

  近现代及当代部分共计三百余件作品,多个专题多个亮点,阵容整齐,横跨古今,质量规模,皆颇可观。在这里,无论是学养深厚的老藏家,还是跃跃欲试的拍场新秀,或是慕名而来的艺术爱好者,都可以感觉到视觉和心灵的双重震撼。

  近现代书画部分以傅抱石《金刚坡秋色》领衔,本幅创作于1944年,是其典型的金刚坡风格作品。这幅画更多像实景写生,重庆的天气多雾潮湿,所以成就了傅抱石独特的氤氲的画风。在这一段时期傅抱石就把中国山水画的皴法中间最自由的几种皴法比如说像乱麻皴、乱柴皴、卷云皴这样的一些非常自由的而适合于他的个性的一些皴法用之于来表现巴山蜀水,并形成了他基本的艺术面貌。

  3.《傅抱石的世界》,页224,台北羲之堂文化出版事业有限公司,2004年。

  7.《艺术财富·全球化与中国艺术市场》,页23,湖南美术出版社,2008年。

  8.《傅抱石名作精选集萃·纪念傅抱石诞辰105周年》,页46-47,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年。

  9.《其命维新—纪念傅抱石诞辰110周年》,页70-71,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2014年。

  10.《中国历代画家佳作品鉴》,页30,浙江摄影出版社,2017年3月。

  1.“纪念傅抱石诞辰105周年收藏大展”保利艺术博物馆,2009年10月30日至2009年11月10日。

  2.“其命维新—纪念傅抱石诞辰110周年珍藏大展”,江苏省美术馆,2014年12月9日至14日。

  和许多画家一样,张大千也同样经历了描摹之路。他师古人、师近人、师万物、师造化,最后达到“师心“的境界。《仿董北苑江堤晚景》则是在1947年十月间所仿,行笔如流水,水石幽深,平远险易之行,莫不曲尽其妙。

  题识:山晓凌寒一角青,春来烟树画娉婷。布帆安隐云波暖,归梦衡门遍远汀。丁亥十月,效北苑江堤晚景,赵文敏所谓者以人拟之,是一个放泼地春拘管底李思训者。大千居士并记。

  3.《张大千的世界》,页173,羲之堂文化出版事业有限公司,1998年9月。

  4.《张大千的世界》,页56,时报文化出版企业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9月。

  5.《中国书画鉴识系列·张大千》,页58,福建美术出版社,2002年1月。

  6.《中国名画家全集·张大千》,页122,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12月。

  7.《现代名家翰墨鉴藏丛书(卷五)·张大千》,页33,西泠印社出版社,2009年11月。

  8.《张大千精品集(下卷)》,页315,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年7月。

  9.《中国近现代书画十二大名家精品集(三)》,页184,保利艺术博物馆,2011年10月。

  12.《中国近代著名国画大师——张大千山水画集》,页84,福建美术出版社,2013年3月。

  14.《张大千三千大千》、《张大千十万大千》、《张大千千山大千》合订本,艺术图书公司,2015 年12 月30 日。

  16.《大千归来·张大千书画作品集》,页108-109,四川美术出版社,2021年。

  2.第三届“中国近现代书画十二大名家精品展”,保利艺术博物馆,2011年。

  溥儒得传统正脉,他在传统画法严谨的基础上灵活变通,创造出新,开创自家风范。此册《杂画集锦册》画面幽静秀美,或阔浦遥山、或小舟曲岸、或堤柳晚烟,十分具有意境!

  参考:溥儒 《山光水色》 十二开册,1962年作,香港苏富比2018春季拍卖会,lot1445,成交价:HKD6,720,000

  齐白石画牵牛花,大约不出其「红花墨叶」的画法:大写意为底,红花墨叶,鲜明大方。而此件《牵牛花草虫》 独特之处在于除筋络外,花、叶以青色出之,更为难得可见是白色牵牛,在白石老人传世牵牛作品中,此作极为罕见!

  1.《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齐白石》,页83,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年6月第1版。

  2.《南黄北齐:黄宾虹·齐白石书画选》页298-299,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年9月。

  《江南春雨》这样明丽轻快的绘画实在难得。他笔下的江南,真正写出了江南水乡的韵味,以及神髓,可以说,这是一幅可以入梦的美景。中国哲学“知白守黑”的哲理观念,在李可染的笔下成为虚实,成为对比,成为明暗,也成为有无。

  题识:吾友越之旅居江南九载,曾有自遣诗云:“江南客九载,梦里犹唏嘘”,因嘱余作江南春雨图,图成相赠,以志纪念耳。一九六二年国庆节,时同寓北戴河海滨宾舍,可染并记。

  1.《江苏省金陵书画研究院馆藏画册·书画作品集》,页56,金陵书画研究院。

  2.《先生归来——马衡和他的时代》,页178,西泠印社出版社,2022年。

  1.此作品已收录于李可染艺术基金会官方网站李可染艺术库,编号LKPAF-L-00778。

  2.上款人李越之(1920-1997),曾任热河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后历任上海电业局党委书记,北戴河区委副书记、秦皇岛市委副书记等职。平素雅好文艺,擅诗词,与李可染友善。有《李越之诗词选》存世,诗集中有《赠李可染诗》《闻李可染将来海滨》《祝可染八十寿》等多首与李可染有关的诗作。本件作品签条为李越之自题。

  中国画的变革之路上,林风眠兼容西方艺术中的审美意识与表现手法,吴冠中强调形式语言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新林》是能够集中体现吴冠中关于点、线、面和黑、白、灰等绘画形式语言的理解的。在这幅充满墨趣的作品中,横的、竖的简单墨线,是土地、是树干,也是构成悦人交响的乐谱,而点缀其间的墨点,像树叶,也像乐谱上的音符,既奏出了华彩的乐章。林风眠曾在《自述》中这样写道:“我的仕女画主要是接受来自中国的陶瓷艺术,我喜欢唐宋的陶瓷,尤其是宋瓷,受官窑、龙泉窑那种透明颜色影响,我用这种东西的一种灵感、技术放在画里。”

  4.《吴冠中——一个二十世纪的中国画家》,页89,大英博物馆, 1992年。

  10.《生命的风景——吴冠中专集2》,页149,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

  11.《风筝不断线·缅怀吴冠中先生经典作品收藏大展(二)——来自全世界华人珍藏》,页58,保利艺术博物馆,2011年。

  1.“吴冠中——一个二十世纪的中国画家”展,大英博物馆举办,1992年3-5月。

  2.艺术北京“风筝不断线——缅怀吴冠中先生经典作品收藏大展”,北京农展馆,2011年9月。

  《执花仕女》呈现出林风眠追求“用线去表现体”以及他认为线条本身即包含着一种神秘美的力量。徐悲鸿的马“一洗万古凡马空”,一改前人多细线勾勒画马法,他以雄浑的笔墨、粗狂的线条、运动的体势来展示奔马积极向上的精神、昂扬不屈的斗志。

  《奔马》作于1948年,此时他的这种大写意画马法已臻至成熟,可信笔挥毫,笔墨苍浑。图中一匹奔马从远处疾驰而来,精神抖擞,意气风发。

  吴昌硕一生爱梅,此情至死不渝。吴昌硕最初接触绘画也是由画梅开始。所以梅花成为吴昌硕作品中最常见的题材之一。

  题识:芜园一本宋朝梅,小阁相依跳劫灰。颜色孤山嫌太好,夕阳扶影自裴回。乙卯首夏,云轩仁兄属画,吴昌硕时年七十二。

  刘海粟与黄山有着不解之缘,一生中曾十上黄山,并以黄山为题留下了许多精彩作品。此幅《黄山祥云》即为刘海粟第九次登临黄山后所作,以酣畅淋漓的泼彩展现出黄山的气象万千与云海的变幻莫测。

  九十遐龄志未灰,千岩万壑觅诗材。天都秋月磨彤笔,莲华春风洗素怀。苍龙飞舞拥日出,云排马队拱宸来。长年泼墨忘年月,百岁重临亦壮哉。癸亥年仲客京华钓鱼台。灯下泼彩漫图,荔英女士三十余年未见,自星洲来京喜逢以此为念也。刘海粟年方八十六。

  1.《艺海长存》(艺术大师刘海粟中国画作品精选 ),页5,谨以此书献给艺术大师刘海粟诞辰100周年,1996年新加坡出版。

  2.《刘海粟国画集》中国画坛巨匠,页190,西泠印社(国际)出版社,2018年。

  3.《纪念艺术大师刘海粟逝世25周年——刘海粟中国画作品珍藏集》,页104,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2018年7月第1版。

  4.《海栗遗珍》(新加坡刘海粟书画鉴赏会珍藏选集) ,页37,西泠印社(国际)出版社,2018年。

  5.《刘海粟艺术世界》,页213,纪念艺术大师刘海粟诞辰123周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9年。

  2.上款人张荔英。张荔英(1906-1993),新加坡画家。1906年,张荔英出生于法国巴黎,她是中国元老张静江和夫人姚蕙的第四个女儿,当时张静江正在巴黎经商,经营中国古董、丝绸、茶叶的贸易。张荔英先后在巴黎、纽约和上海接受教育。1930年,24岁的张荔英在巴黎与55岁的前武汉国民政府前外交部长陈友仁结婚。1954年,张荔英定居新加坡,在新加坡南洋美术学院任教。新加坡美术馆收藏有她的147幅画作。

  1983年春刘海粟客居北京,住钓鱼台,心情大好,作画达20余件,其间新加坡画家张荔英访问中国时拜会刘海粟先生。海老精心绘制此泼彩相赠。10年后张荔英逝世后,此图转为它的好友新加坡著名画家林木化收藏。2008年林木化逝世后,他的家人转让给新加坡星中国际美术司、刘海粟书画鉴赏目长重鸿藩先生收藏。

  古籍善本部在本次秋拍,为大家呈现数量颇为可观、典藏极为丰富逾450件拍品。这些善本古籍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它们涵盖了从宋、元、明、清以至民国时期,代代传承下来的各类珍品,含稿本、抄本、校本、印本、佛教经卷、地方文献、金石碑帖以及名家信札等,不一而足。无论是字体的精妙、版本,亦或是装帧,皆淋漓尽致地彰显艺术之美,也正因如此,它们向来被历代藏家视若珍宝,悉心珍藏,其中更是不乏集历史文献价值、学术资料价值以及艺术代表性于一身的古籍精品。

  此次秋拍最引人瞩目的当属公开亮相的宋拓本《黄辉 题跋·陆瓒 题签·唐·欧阳询书九成宫醴泉铭》,就目前拍卖场上出现过的《九成宫醴泉铭》南宋拓本而言,这部堪称其中的佼佼者,其珍贵程度可见一斑。

  钤印:陆瓒印、四宜书屋、韵石主人珍赏、弎万六千琅玕室主人珍赏、韵石旧馆珍藏、星东收藏、弎万六千琅玕室审定书画之印

  提要:《九成宫醴泉铭》为唐贞观六年,魏征奉敕撰、欧阳询奉敕书。文叙九成宫来历及发现醴泉之经过,颂唐太宗之文治武功,为欧阳询晚年经意之作,历来为学书者推崇,视为楷书正宗,为唐碑楷书之首,碑今在陕西麟游九成宫。

  所见传世最旧本第三行云霞蔽兮之蔽兮二字完好,为唐五代拓明李祺驸马藏本,今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其次北宋拓本,第六行栉风沐雨之栉字完好,三十年公开流通者见一册,为龚心钊藏本。又为南宋拓本,第五行重译来王之王字存半。

  此册第五行重译来王之王字存半。用王字相校,依石花损泐变化观察三十年国内公开流通市场所见宋拓本《九成宫醴泉铭》,可知此本为传拓最早,版本最佳者。此本凡北宋拓本已损字,为阅读原文方便,用别本补出,前人用红点标出,成一字不缺本,无作伪之迹。宋拓者,有乾嘉人题跋者以为珍重,此册有明人题跋,清康乾人题签,且明人题跋虫蛀处与前拓本相合,知不为移来;拓本装潢考究,为清嘉道间仿宋库装本;堪称迄今拍卖所见《九成宫醴泉铭》南宋拓本之中称甲者。

  陆瓒(1693—1756),江苏吴江人,初名无咎,后更名为攒(又曰廷攒),字虔实。陆铨长子,何焯弟子。与方苞、李绂为忘年之交。其子陆耀乾隆年间累官至湖南巡抚,以为官清廉而著称清史。

  黄辉(1555—1612),四川顺庆府南充县人,字平倩,一字昭素,号慎轩,明代诗人、书法家。万历十七年(1589)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为编修,与公安派袁宗道等人结成蒲桃社,饮酒谈禅。迁右春坊右中允,为皇长子讲官,后遭劾去职,归乡闲居,万历三十九年(1611)复官,又升少詹事兼侍读学士,翌年病卒。黄辉诗清新自持,为文古劲,是公安派重要作家。其书法,为明四大家之一。倪苏门云:我明以邢子愿(侗)、黄辉、米仲诏(万钟)、董玄宰(其昌)为四大家,配唐之欧、虞、禇、薛,宋之蔡、苏、黄、米。

  题跋:情凭虚而测有,思沿想而图空。心经于则,目像其容。手以心麾,毫以腕从。风摇挺气,妍靡深功。尔其隶明敏婉,蠖绚茜趍。将摛文匪缛,托韵笙簧。仪春等爱,丽景依光。沉若云郁,轻若蝉扬。稠必昂萃,约实箕张。垂端整曲,栽邪制方。或具美于片巧,或双兢于两伤。形绵靡而多态,气陵厉其如芒。故其委貌也必妍,献体也贵壮。迹乘规而骋势,志循检而怀放。万历已丑获观唐欧阳九成宫善本并书其赋于篇首。充南黄辉。

  再者是潘伯鹰批校跋本《后山诗注》十二卷,值得一提的是,这部书乃是由清末颇负盛名的文史家潘伯鹰进行通篇批校,细细数来,手书批校之处竟多达一百余处,由此足见其考订是何等的精细详实。潘伯鹰在批校过程中,旁征博引诸多书籍来作为佐证,而且整个叙述条理清晰,逻辑严谨,实在可以称为善本中的ji品,备受推崇。

  钤印:潘伯鹰印(朱)潘伯鹰印(白)伯鹰曾读(朱)寂娱学人(朱)潘婴(朱)

  是书由清末文史家潘伯鹰通篇批校,手书批校一百余处,足见考订之精详,旁征群籍以为左证,其叙述亦有条理,洵推善本宝极。诗别集,十二卷,北宋陈师道撰,南宋任渊注。陈师道(1053~1102)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徐州彭城(江苏省徐州市)人。少时学文于曾巩,绝意仕进,元祐初以苏轼荐为徐州教授。后任太学博士,秘书正字,为“苏门六君子”之一。

  此集清吴之振等编选,前有师道小传,叙其生平行事,间有之振等评语。正文收诗近二百首,多为与友人唱和、送别之作,亦有感秋抒怀之作。其诗早年学黄庭坚,与庭坚、陈与义并推为江西诗派“三宗”。后感黄诗过于出奇,遂改学杜甫诗风。为《宋诗钞》收录。另有《后山集补钞》一卷,有《宋诗钞补》本,收诗四十九首,多为师道晚年之作,反映晚境生活之凄苦。可补此本之缺。是文学爱好者研究宋代诗词的重要资料,也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和社会历史的宝贵资源。收入《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四部丛刊·集部》《丛书集成初编·文学类》。

  潘伯鹰(1903—1966),原名式,字伯鹰,以字行,安徽怀宁人。早年从吴闿生习经史文词,1903年后留学欧美日本,新中国成立后任教于同济大学、浙江大学,1953年任浙江文史馆馆长。著有《太和会语》《宜山会语》《复性书院讲录》《尔雅台答问》等。

  另有同一藏家早年阴差阳错之下,从文物商店库中获得了一批信札,这批信札涵盖的人物极为广泛,囊括了清朝众多的名臣以及文人雅士,数量多达上百位之多,像陆润庠、夏同善、费念慈、陈夔龙、王懿荣、潘祖荫、曾国藩、盛昱、孙毓汶、胡林翼、翁同龢、沈曾植、乔大壮、潘伯鹰、梁鼎芬等诸多耳熟能详的名人皆在其中。这些信札为我们开启了了解晚清士大夫社会生活、生平交往以及政治关系的大门,透过它们,我们好像能够拨开历史的迷雾,大致窥探到那个时期大清士大夫阶层身处官场的真实模样,知晓他们的生活状态,了解其交往圈子,进而更为深入地洞察那个复杂时代下的政治关系以及社会结构,意义非凡。

  提要:是信札册内收洪钧、刘坤一、陆润庠、瞿鸿机、汪大燮、郑孝胥、端方、陈宝琛、梁鼎芬、张祖翼、袁励准等名家翰墨190页,翰林风致,文辞清雅。

  2.刘坤一(1830—1902),字岘庄,湖南新宁人。晚清军事家,政治家,湘军宿将。1855年参加湘军楚勇与太平军作战。累擢直隶州知州,赏戴花翎。历任广西布政使、江西巡抚、两江总督、南洋通商大臣。中日甲午战争时,支持对日作战,并任湘军统帅指挥湘军出关与日军交战。1901年与张之洞连上三疏,请求变法等主张,称“江楚三折”。有《刘坤一集》传世。

  4.瞿鸿机(1850—1918),湖南善化人,字子玖,号止庵,曾任军机大臣,同治十年进士,光绪二十三年升为内阁学士,先后出任福建、广西乡试考官及河南、浙江、四川、江苏四省学政。

  5.汪大燮(1859—1929),原名尧俞,字伯唐,一字伯棠,浙江钱塘人。举人出身。清末驻英公使、总理衙门章京、考察大臣,民国国务总理、交通总长、外交总长。另创办北京平民大学,任董事长兼校长。八国联军侵华时击破沙俄阴谋。1913年提出近代史上第一次废除中医建议。1917年力主中国参加一战,提升了我国国际地位。巴黎和会时,将北洋政府密令中国代表在和约签字的消息透露给蔡元培,对之后爆发的五四运动有直接影响。1922年签署收回为德国强租和日本强占的胶州湾(包括青岛)。著有《英国丛书》《分类编辑不平等条约》等。

  6.郑孝胥(1860—1938),字苏戡、太夷,苏庵、海藏楼主人、夜起庵叟等,福建闽县人。光绪八年举人,历任驻日使馆书记官和神户领事、广西边防大臣、广东按察使、湖南布政使。入民国居上海,鬻书自给。工诗,善隶书,兼善画松。海上著名书家之一。

  7.端方(1861—1911),姓托忒克,满洲正白旗人,亦署浭阳(今河北丰润)人,寄籍嘉兴。本汉人,姓陶,字午桥,号午亭、陶斋,别号浭阳渔父,室名归来庵、四钟山房,諡号忠敏。官至直隶总督。工书法,精鉴赏,富收藏。

  8.陈宝琛(1848—1935),字伯潜,一字伯泉,号弢庵、陶庵,福建闽侯人。同治七年(1868)进士,授编修。历官江西学政、内阁学士、山西巡抚、宣统帝(溥仪)师傅、弼徳院顾问大臣。工书法,学黄庭坚,又擅画松。

  9.梁鼎芬(1859—1920),字星海、心海、伯烈,号节庵,广东番禺(今广州)人。宣统帝师。光绪六年(1880)进士,授编修,官至湖北按察使。曾入张之洞幕,主讲于钟山书院、两湖书院。长于诗词,为“近代岭南四家”之一。

  10.张祖翼(1849—1917),字逖先,号磊盦、坐观老人,安徽桐城人,寓居海上。近代著名书法家、篆刻家、金石收藏家、西泠印社早期赞助社员。大学士张英九世孙。工书法、篆刻,偶亦写兰竹。精金石之学,著有《磊盫金石跋尾》。

  11.袁励准(1875—1936),字珏生,河北宛平(今属北京)人。1898年戊戌科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京师大学堂提调,工业学堂监督,甲辰会考同考官,南书房行走,翰林院侍讲,清史馆纂修。

  更为有趣的是《巢章甫旧藏 袁克文藏书目》,其中所涉及的善本总计有140余件之多。在这些善本里,宋本善本中收录了不少堪称稀世珍宝的书籍,例如《春秋公羊传解诂》《古三坟书》《群经音辨》《周易兼义》《水经注》《礼记正义》《论语集注》《史记》等等,皆是极具价值的善本之作。同时,出于对学术研究的深入考量,袁克文对明清时期的精刊精抄本也格外关注,要知道,这些版本往往都经过了学者或者藏书家的精心校勘、批注,它们就像是一座座蕴藏丰富知识的宝库,对我们深入探究古代文化、历史、文学等诸多领域来说,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参考价值。

  提要:此藏书目录,所涉善本总计在140余件之多。其中,宋本善本收录了不少堪称稀世珍宝的书籍,例如《春秋公羊传解诂》《古三坟书》《群经音辨》《周易兼义》《水经注》《礼记正义》《论语集注》《史记》等善本之作。同时,基于学术研究的考量,袁克文对明清精刊精抄本也颇为关注,这些版本往往经过学者或藏书家的精心校勘、批注,对于深入研究古代文化、历史、文学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此拓为湘潭诗人周大烈民国六年(1917)寓京师收集并重新装治之彝器拓本。罗纹纸精裱十二册,并定制二木箱装护。每册硬木面板上皆有周大烈自题签条,标明每册开数,首、末册签落有丁巳十二月,周印昆署签,时在张家口款。首册前有周氏题识,记录了这套金文墨本的由来及编排次序原则:丁巳春,寓京师西单头条胡同。与杭县陈叔通稍稍考求古金文,于琉璃厂见三代彝器墨本三百零四,又古兵墨本十一,秦汉器墨本四十四,陈盙斋书集秦器签一纸。贵筑姚重光亟称之。购归,装十一册,以字数多少次第之,古兵器附后,秦汉器另册,都十二册。湘潭周大烈印昆识。此煌煌十二册巨制,收三代秦汉近三百器铭文三百六十余纸,以三代吉金为主,涵盖钟﹑鼎﹑簋、盉、簠、盨、尊﹑鬲、罍﹑匜、卣、觯、甗、敦、壶、盘、盂、豆、爵等绝大部分常见器形之铭文,也旁及戈、铜灯、诏版、权铭、铜鍪、熏炉、铅券等等别的类别,器物所存铭文字数从清国子监周笵十器之一的周子爵一字铭文始,至师酉簋兮甲盘不其簋盖颂簋盖等百字以上铭文大名品,真可谓是三代秦汉青铜铭文实物大百科,蔚为大观!其中绝大部分器物为阮元、刘喜海、陈介祺、吴云、吴大澂、潘祖荫、王懿荣、吴式芬、李山农、张廷济、端方、罗振玉等大收藏家、金石家藏器,来源皆可考,部分拓片钤有陈介祺、吴云、刘喜海、吴大澂、潘祖荫、王懿荣、吴式芬、六舟和尚、吴廷康、鲍康、高鸿裁、李山农、李佐贤等诸家印,并有陈介祺、吴式芬、吴大澂等人墨迹旁题留存,特别是有吴大澂小篆书题识多段,极精!又因这其中相当一部分器物后流入海外公私藏或已佚失,而更显拓本之可贵!

  本场欣呈两件雍正时期单色釉佳品,彼时世宗博览宫藏古珍,尤对宋器钟情,多发内府古瓷,交御器厂仿制,本场清雍正 仿汝釉天青水仙盆,即为唐英秉承圣意悉心烧造,此器唐英记述仿古采今贡御者五十七种釉色,将之称为“铜骨无纹汝釉-仿宋器猫食盆人面洗色泽”,较之宋时水仙盆,本品汝釉色泽更见瑰丽,流釉从口沿到底部,均匀整齐,可见瓷艺精进。

  清雍正·仿官釉鸠耳尊,造型仿青铜彛器并略加化裁而成,简化圈足及双耳造型,腹部线条更为垂坠圆润,从而减几分庄严肃穆,更为恬淡雅致,适宜陈设,外壁釉色同样遵循古韵,仿宋时“铁骨大官釉”,釉色清朗凝润,皎皎如月。

  乾隆皇帝对永宣青花苍劲深沉极为尊崇,曾多次命景德镇御窑仿烧,此式执壶即仿永乐时期青花执壶而制,永乐时期例参考北京故宫所藏,器型略加化裁,较之永乐时期更为秀美规矩,壶身上秀下实,稳重典雅。本品属于清宫御瓷之经典品类,嘉庆、道光时期见清档名称或为“仿宣窑青花仙桃有盖执壶”,因彼时清宫对永乐宣德青花无法区分,概以宣窑呼之。此品类盛行于嘉道二朝,止烧与道光二十五年,因其造型复杂,烧造及留存时期极易损坏,故而难有整器传世,本品壶盖尚存,更为难得。

  乾隆御窑领衔拍品为清乾隆 御制绿地轧道洋彩通景“十八罗汉”图双耳撇口瓶,该器虽经岁月流转不具款识,但工艺精湛绝伦,外壁以多重釉彩绘饰,腹部通景式绘十八罗汉图,结合现存李公麟绘《十六应真图》,以及冷枚等宫廷画师所绘罗汉,其形象及衣纹于本品中皆有所摹,而内廷粉本画画人临仿古画的同时,也以仿古为本,结合图式创新,故于此瓶之上可见摹古所绘十八罗汉尊者,又以西洋画法中的明暗对比描绘人物面部及衣纹,绘画细致工整,诸彩绚丽浓妍,观之浓郁的宫廷气息扑面而来,诚为乾隆早年御窑推陈出新力作。

  清代帝王心仪宋瓷的古雅气息,多次命景德镇御窑厂以宋瓷为范本制瓷,唐英任职督陶官时期,锐意探索,最终成功烧制了各类仿古瓷器,尤其以乾隆早中期所制最为成功。本件贯耳瓶造型最早出现于宋代,其器形制为仿青铜器投壶造型。自乾隆烧造以来,一直流行至晚清。本件贯耳瓶颇具宋哥釉“金丝铁线”质感,令人心旷神怡。釉色泽淡恬幽静,釉面莹洁温润,器型敦厚古朴,配以错落有致开片,穆穆之中透出高贵浑雅之气,以诠释宋人崇尚一色纯净之美学理念。

  同可代表乾隆时期超绝工艺的御制紫檀雕云龙纹三屏风式佛龛,选料甚为考究,紫檀满彻,做三屏风式,以榫卯结构拼接,背面以描金满、蒙、藏、汉四种文字题记: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八月二十六日钦命阿旺班珠尔胡土克图认看供奉利益新造金镶松石不动佛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八月二十六日钦命阿旺班珠尔胡土克图认看供奉利益新造金镶松石药师佛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八月二十六日钦命阿旺班珠尔胡土克图认看供奉利益新造金镶松石狮吼佛

  据《清档》记载,乾隆四十一年正月初六日“将造得金厢松石不动佛一尊、金镶松石狮吼佛一尊、金厢松石药师佛一尊,俱交太监胡士杰呈览,奉旨配雕龙搭脑紫枟木三屏峯一座,得时刻四样字填金,钦此。于二十三日将造得金厢松石佛三尊,画得雕龙三屏峯纸样一张持进交太监胡士杰呈览,奉旨照样准做。”该龛全部制作流程,可与清宫档案一一对应,十分难得,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性及研究价值。

  本品为尊胜式佛塔,是为纪念释迦牟尼战胜病魔,证达自主生死之境而建,亦可代表世尊入灭之后之法身,以供奉养。它既是信徒朝礼圣地的指引,也体现着对圣者的追思与崇拜。佛塔以精铜铸造,通体鎏金嵌宝为饰,呈覆钵式,下承方形基座,象征须弥山,样式为典型的须弥座式,分台基、上枋、下枋三部分,中部束腰,其上为三层圆形的塔阶,显示其为尊胜佛塔,瓶状塔身象征功德圆满,塔身正中开莲瓣形「眼光门」,其内供奉结跏趺坐于莲台之上的尊胜佛母。十三层塔颈象征佛教所谓的十三重天,又可表示修成正果的十三个阶段; 塔剎又分为火焰、日、月及承露盘,象征苍穹。

  此尊四臂观音像,头戴繁复五叶宝冠,头顶宝珠顶严,束发高髻,余发垂肩,耳际缯带飞扬,耳下垂圆环,面相圆润,神态宁静。上身双肩披帔帛,飘带于两手腕间分别绕成半圆环,而后从两腿下对称垂搭于莲花座正面座壁上,形式独特而美观;下身着长裙,腰间束宝带;胸前佩戴项圈和连珠式璎珞,手足戴钏镯。帔帛及僧裙皆用写实手法表现,生动自然,尤其是垂于座前的飘带写实性极强,给人以丝织物的柔软质感。

  秋拍延续「静观雅集——古代玉器专场」,拍卖焦点要数两件传承有序的玉雕作品,其一为元 白玉臥龙鈕方印,1975年Alan and Simone Hartman伉俪购自伦敦Bluett and Sons,其后于2006年香港佳士得释出,印取白玉为材,玉质莹润如荔,扁方形印台,其上透雕蹲龙为钮,底部印面阳文篆书“唐氏子子孙孙用之为相”,金石意味浓厚。

  另一为清乾隆白玉雕瀛洲鹤寿山子,此件2001年购自台北嘉记珠宝,其后由台湾清翫雅集会员珍藏,取大块白玉籽料圆雕而成,局部留有斑斑沁色,所饰主题于《清档》之中也可体现,贡档进单之中“载鹤仙槎”“鹤寿仙槎”“玉松鹤寿仙山”等,即为本品纹样,整器玉料精纯,尺寸丰硕,尽展清代玉匠创意巧思及精湛工艺。

  永樂2024年秋季拍卖会《瑰丽珠宝与钟表》专场为您呈现近200件震撼夺目的珠宝及钟表。此次呈献的全部拍品由资深珠宝专家历经数月,精益求精,严密甄选,其中囊括承载厚重历史的古董珠宝,世界顶-级品牌珠宝、大克拉稀有的彩色宝石及翡翠,高品质的璀璨钻石,更有经典与典藏级钟表等,展现当下与往昔的灿烂珠宝星河。

  本次秋拍精选各品类富有稀缺性及精美设计的珠宝拍品,其中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等彩色宝石均有来自最佳产地的顶-级颜色品质的拍品。本场封面为一件5.11克拉缅甸抹谷鸽血红红宝石配钻戒,颜色和火彩当属佼佼者。以及4.01克拉来自克什米尔产地的蓝宝石,晶体达至罕见的玻璃体,并被评为皇家蓝色泽,均为同类珠宝中的顶-尖之品。

  附GRS证书,2019年,编号,鉴定为5.11克拉天然红宝石,椭圆形,鸽血红色,未经加热,产地缅甸抹谷

  另呈现多组典藏级翡翠珍品,通体满绿的无事牌、拥有纯净无暇的质地,颜色浓阳,颇具彰显帝王绿翡翠的气韵。浑圆翠绿的福镯一对,颜色鲜艳,汇聚翡翠种色之美,另隆重呈献一对珍罕的天然冰种翡翠蛋面吊坠与戒指套装,蛋面尺寸硕大,稀罕的玻璃种,水头充盈,成对出现更为稀有,翡翠种水色的完美质地,结合工艺将翡翠升华成一件艺术品,兼具极高的收藏价值与投资潜力。甄选一众品质优秀的珠宝首饰,以飨藏家。

  耳环尺寸约18.8 x 18.2mm,蛋面尺寸约13.0 x 12.3 x 5.9及13.3 x 12.3 x 5.4mm

  附SSEF证书,2023年,编号131483,鉴定为天然蓝宝石,高度饱和蓝色,未经加热,产地克什米尔

  GUBELIN证书,2023年,编号23097403,鉴定为4.01克拉天然蓝宝石,蓝色,未经加热,产地克什米尔

  AGL证书,2017年,编号1087351,鉴定为天然蓝宝石,蓝色,未经加热,产地克什米尔

  GRS证书,2024年,编号,鉴定为4.01克拉天然蓝宝石,皇家蓝色,未经加热,产地克什米尔

热门新闻 | NEWS

大鱼游戏官网汉化安卓